2025年6月29日,廣東汕尾紅海灣畔,海風輕拂,海浪低吟。一場莊重而肅穆的骨灰安放儀式在這里舉行,送別“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在儀式上,黃旭華的三個女兒手挽手,眼含熱淚,齊聲唱起了那首飽含深情的《送別》。悠揚的歌聲,承載著無盡的思念與不舍,飄蕩在這片他魂牽夢繞的故土之上,令現場的人們無不潸然淚下,也讓無數網友為之動容。
黃旭華,這位為中國核潛艇事業奉獻了畢生心血的老人,于2025年2月6日在武漢逝世,享年99歲 。他的一生,是波瀾壯闊的一生,是為國家隱姓埋名、默默奉獻的一生。1958年,黃旭華接到絕密任務,參與中國核潛艇的研制工作。從此,他告別家鄉,告別親人,隱姓埋名三十載,一頭扎進荒無人煙的小島,在艱苦的環境中,帶領平均年齡不足30歲的團隊,從零開始,用算盤和計算尺推演數據,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長征一號”成功下水,這背后凝聚著黃旭華和他的團隊無數的心血與汗水。
在黃旭華的心中,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為了核潛艇事業,他虧欠家人太多太多。父親去世時,他因任務在身無法回家奔喪;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也常常缺席 。他把對家人的愧疚深埋心底,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核潛艇的研制中。他曾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如今,這位老人終于回到了家鄉,長眠于這片他出生的土地。在安放儀式現場,他的墓碑背后,刻著那三行震撼人心的字:“此生屬于祖國,此生屬于核潛艇,此生無怨無悔 。”這是他對自己一生最精煉的總結,也是他對祖國最深情的告白。
當三個女兒的歌聲響起,熟悉的旋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仿佛訴說著她們與父親的點點滴滴,也訴說著對父親深深的敬意與思念 。大女兒或許還記得,小時候偷偷溜進父親辦公室,看到他伏案工作忙碌的背影;二女兒也許忘不了,父親親手為她制作冰車、扎風箏時的溫暖畫面;小女兒可能一直記得,父親晚年對著核潛艇模型喃喃自語的模樣 。
黃旭華用一生詮釋了什么是“國之脊梁”,什么是“家國情懷”。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而他的女兒們,用這一曲《送別》,不僅是對父親的告別,更是對這種偉大精神的傳承 。隨著《送別》的歌聲漸漸消散,黃旭華的故事,將永遠銘刻在人們心中,成為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一座不朽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