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新能源圈最火的消息,莫過于全固態電池的產業化有了實質性進展。從廣汽宣布2026年小批量裝車,到奇瑞展出續航超1200公里的電池模組,這個被盼了多年的“黑科技”,終于要從實驗室走進普通人的生活了。
對咱們普通消費者來說,全固態電池意味著更長的續航、更安全的用車體驗;而對投資者來說,這可能是新能源產業下一個確定性的投資風口。今天就用大白話跟大家聊透:全固態電池到底強在哪?產業鏈哪些環節能真正受益?普通人該怎么把握機會?
一、先搞懂:全固態電池到底“牛”在哪?
可能有人會問,現在的新能源汽車電池已經夠用了,為啥還要搞全固態電池?其實核心就兩個字:升級——而且是跨越式升級。
咱們現在用的新能源汽車電池,叫“鋰離子電池”,里面有液態電解質,就像一塊“浸了電解液的海綿”。這種電池有兩個繞不開的問題:一是能量密度到了瓶頸,想讓續航再提升,就得多加電池,既增加車重又提高成本;二是安全性有隱患,極端情況下可能發生熱失控,也就是咱們常說的“起火”。
而全固態電池,就是把里面的液態電解質換成了固態材料,再配合干法電極等新工藝,相當于給電池做了一次“脫胎換骨”的改造。
首先是能量密度翻倍。現在主流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大概在200-300Wh/kg,而已經亮相的全固態電池,能量密度最低的也有300Wh/kg,高的能達到600Wh/kg。這意味著什么?同樣大小的電池包,續航能直接翻倍,普通新能源汽車續航突破1000公里將成為常態,再也不用為跑長途焦慮了。
其次是安全性大幅提升。固態電解質不燃不爆,就算遇到碰撞、高溫,也不會發生熱失控。目前行業測試顯示,全固態電池的耐熱性能達到300-400°C,這在之前的液態電池里是想都不敢想的。
還有一個隱藏優勢:拓展更多應用場景。除了新能源汽車,全固態電池還能用到低空飛行器(eVTOL)、儲能設備等領域。比如億航智能已經用全固態電池完成了首次飛行試驗,未來像無人機、飛行汽車這些“黑科技”產品,都能靠它解決續航和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