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提到一部手機的名字,我們總會聯想到其背后的特質——比如 nova 總讓人想到「年輕」,而 Pura 系列顯然就是「時尚」,至于 Mate ——能讓人聯想到的詞很多,但沒有一個比這個詞更合適:「高端」。
雖說手機高端化的路徑不止一條,在過去幾年里我們也見到了各種影像、性能、性價比旗艦輪番沖刺高端,但能不加任何前綴的國產「高端」旗艦,至今也只有華為 Mate 系列一支。
圖片
11 月 25 日,華為帶來了最新 Mate 系列旗艦產品——華為Mate 80系列以及折疊屏 Mate X7,并全系搭載了最新的鴻蒙 6 系統。
這一次,Mate 高端的定義不再限于軟硬件,而是立足整個鴻蒙生態。
圖片
同時,這也意味著,國產高端手機的「參數戰爭」總算迎來了終結。
高端手機的前十年,是定義硬件的戰爭
回望 Mate 系列十余年,其實就是華為在不斷回答「國產高端手機應該怎么做」的過程。
2013 年,在那個「大就是好」的野蠻生長年代,為了回應余承東那個「要做比 iPhone 5 強大很多的旗艦手機」的承諾,華為在 Ascend 系列下面開辟了一條新的產品線 :Mate。
圖片
Ascend Mate
Ascend Mate 不僅是 Mate 系列從無到有的開端,也可以視作國產品牌開始向國際品牌定義的「高端」發起沖鋒。
隨后 2014 年,擁有 1080P 大屏、按壓式指紋識別、全金屬機身的 Mate 7,幾乎就是無可爭議的「國產唯一高端手機」,哪怕起售價達到 3000 元檔也一機難求——「爵士人生」成為了「高端」手機的代名詞。
圖片
Ascend Mate 7
可以說,Mate 7 既是華為定義「高端」的成果,也是華為 Mate 系列沖擊高端化的起點。
伴隨著「中華酷聯」逐漸變成「華米OV」,大家都有了超大屏、大電池和金屬機身,僅靠「人無我有」已經不足以應對市場競爭了。
Mate 系列下一步要做的,就是重新找到定義高端旗艦的基準。華為這一階段的回答是——工藝。
在結束與徠卡的「蜜月」之后,華為并沒有安逸地停在聯名這條路上,而是趁這個機會,把「聯名的」元素變成「華為的」元素。
其成果就是華為Mate 9 保時捷設計版,「超高端工藝」第一次成為華為產品的高端基因——那是在 2016 年就標價 8999 元、甚至一度被炒到兩萬元天價的現象級產品。
這代表著 Mate 系列正在跳出「先把參數拉滿」的固定范式,開始在品牌層面塑造「高端」的印象。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