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已經超340家,重點平臺連接設備超過1億臺(套),實現41個工業大類以及185個工業中類全覆蓋,形成平臺化設計、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等典型模式。
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深度交叉融合的產物,工業互聯網是推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雙向驅動的關鍵路徑。長期以來,中國電信立足自身優勢,堅持以云網融合為核心抓手,在持續夯實工業智能底座、筑牢產業數字化根基的同時,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通過技術突破與模式創新,為工業企業提供全鏈條智能化解決方案,有效賦能工業生產全流程的智能化升級,助力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行業趨勢,擁抱工業互聯網浪潮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樂成指出,“我國工業互聯網逐步構建起信息技術、通信技術、運營技術、數據技術相融合的技術產業體系,核心產業增加值突破1.5萬億元,為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這一數據直觀展現出工業互聯網在我國產業發展格局中的關鍵地位與強大驅動力。
在全球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當下,工業互聯網已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核心要素。5G技術的飛速發展,更是為工業互聯網應用的落地按下“快進鍵”。目前,我國已成功建成超2萬個“5G+工業互聯網”項目,無人礦山、黑燈工廠、智慧港口等創新模式和業態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5G的高帶寬、低時延、廣連接特性,讓設備之間的實時通信與精準控制成為現實,極大提升了工業生產的效率與質量,重塑了工業生產的模式與形態。
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迭代,也為工業互聯網發展注入了全新活力。當人工智能與工業互聯網深度融合,數據、算法、算力得以協同發力,釋放出巨大的創新潛能。浪潮云洲工業互聯網總經理龐松濤認為,“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有力推動了數據、算法、算力的融合應用,工業大模型和智能體等技術重新定義了工業生產范式。
此外,工業智能體作為人工智能賦能產業變革的前沿應用,正逐步從試驗探索邁向實際應用階段。部分頭部工業企業已在產線質檢、車間注塑、工廠運營等關鍵環節部署智能體應用,顯著提高了生產制造效率。
專家建言,應牢牢把握人工智能這一關鍵變量,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和人工智能雙向賦能行動。借助工業互聯網搭建區域、行業高質量數據集,大力發展工業智能體;利用人工智能推動工業網絡向開放智能方向升級,提升平臺服務價值,持續創新應用模式。
云網融合,夯實工業智能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