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萬多的電車市場格局,因為極狐T1的登場,再次被改變。
這不是在和對手商量,而是上來就將對手按在地上摩擦,極狐的這臺T1看似是一臺入門純電車,但本質上,是國民家用神車的最終形態。
沒錯,這臺車太暴力了!

尺寸超過4米3,一個95kW前電機,一塊33kWh電池包,這樣的產品力的確不能算多強,但一切都要結合它的價格來看。
入門車型6.28萬,這是你去任何一個4S店都能開出來的價格,沒有任何套路。
沒錯,這臺車是做了很多成本方面的考量,公開來說,充電口在前方,就是為了節省成本,它是前置電機,充電機放在前邊,節省線束。
目的是為了節省成本,降價。

沒錯,它也是扭力梁懸架,目的同樣是為了降價。
但是極狐T1的策略不是沒有底線的降價,它是有策略的,就算是最入門的車型,四個安全氣囊、倒車影像、定速巡航、LED大燈這些配置也一個都沒少。
娛樂化的配置也沒丟下,車機系統支持CarPlay、支持華為Hicar,有語音控制系統,一塊15.6英寸中控屏,可以OTA升級,皮質方向盤、66W手機快充、自動空調,該有的舒適配置也一樣不少。
看得出來,極狐很猛,很想活得更好一些。

極狐T1的配置策略,就是純純的為了日常代步所生,這種設計思維非常精準,更多的用戶關心的是:
1、配置夠用不夠用
這里強調的“夠用”,是在價格不高的基礎上,日常經常用的配置不能少,這一點極狐T1做的很好。
2、空間寬不寬敞
這里的“寬敞”,是從競品的視角來看,6萬多的電車,尺寸基本上是4米、4米1左右,但極狐T1直接拉到了4米3以上,所以后排空間、后備箱空間更舒服。
日常代步,在偶爾需要后排坐人的情況下,不會局促。

3、續航能不能行?
此前我們說過,國人的出行強度其實并不高,日均在50km以內,折算下來一年1.5萬公里左右,很少有人會高強度開車。
其實,小電池包的電車更受歡迎。
滿大街的宏光MINI EV、吉利星愿、長安Lumin、比亞迪海鷗,都說明了一件事兒,人們似乎在生活中,對續航不太敏感。
事實也是這樣,就是因為每天就開二三十公里,用電量也不會超過5度,白天開,晚上充電,長續航電車的銷量,占比還是少。

當然,小電池包也是為了成本考慮,電池包的容量越大,成本就越高,自重越大帶來的用料提升、零配件采購提升,都是成本。
成本高了,買的人就少了。
不信回頭看看,我認為行業最高標準的極狐阿爾法S、阿爾法T什么銷量?用戶更多只看價格,不看性能。
當然,只是不看性能,不是不看品質。
雖然極狐T1的價格下來了,但是對品質的控制不低,新車上市前的測試標準、測試強度、測試環節一個都不少,而且組裝工藝也有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