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手表管理需要找到保障教學秩序與滿足聯絡需求的平衡點,這不僅是學校的責任,更需要家長、企業和教育部門共同努力。
最近,廣東深圳一位家長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建言,呼吁教育部門禁止中小學生帶電話手表等電子產品到學校,引發社會廣泛熱議。
這位家長的擔憂代表了許多家長的心聲:現在的電話手表不僅能通話定位,還具備了玩游戲、刷視頻等娛樂功能。過度使用確實會分散學生學習注意力,甚至導致視力下降和消費攀比等問題。
但完全禁止電話手表就真的可行嗎?人民日報對此發表了看法,認為“分類管理、疏堵結合,不失為更人性化的方式”。
01 家長擔憂:學習分散,視力下降
新學期開始,電話手表問題再次成為焦點。這位深圳家長指出,電話手表正在悄悄侵蝕孩子的身心健康,對學業造成負面影響。
現實案例令人擔憂:浙江寧波一名二年級學生希希因長期頻繁使用電話手表,不僅做作業時注意力不集中,還在短短一年內近視度數從無到有,飆升至100度。
這樣的案例并非個例。很多家長發現,孩子會以“要看時間”為借口,偷偷玩手表里的游戲或刷視頻,學習效率大大降低。
02 安全考量:聯絡需求,保障安全
盡管存在這些問題,但完全禁止電話手表并不現實。電話手表的基礎功能如通話和定位讓家長能夠掌握學生動向,及時取得聯系。
尤其是在學生獨自上學放學等脫離學校的場景中,如遇突發狀況,電話手表在保障安全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雖然許多學校已經設置了校內公共電話和班主任熱線,但這些方式無法覆蓋所有場景,也不能提供實時定位功能5。
03 管理之道:分類管理,疏堵結合
深圳市龍華區教育局對此問題作出了回應。目前,深圳雖未出臺全面禁止電話手表進校園的統一規定,但始終秉持“分類管理、疏堵結合”的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七十條,未經學校允許,未成年學生不得將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應當統一管理。
教育局建議,對僅具備基礎通話、定位功能的電話手表,學校可制定具體的攜帶規范,如要求學生進校后交由老師統一保管。
而對那些具備游戲、視頻等娛樂功能的產品,則可參照手機管理要求,嚴格限制帶入校園。
04 多方協同:共同努力,優化管理
解決電話手表問題需要教育部門、學校、家長和企業多方協同努力2。龍華區教育局表示將重點推進三項工作:
一是細化校園智能終端產品管理指引,明確電話手表等產品的分類管理標準,指導學校制定可操作的細則。
二是加強對學校執行情況的監督,督促落實“統一保管、禁止課堂使用”等要求,同時暢通家校溝通渠道。
三是積極對接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反饋學生群體使用需求,推動企業優化產品功能,減少非必要娛樂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