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方案明確,從2025年1月1日起,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的3周歲以下嬰幼兒發放補貼,至其年滿3周歲。育兒補貼按年發放,現階段國家基礎標準為每孩每年3600元。其中,對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不滿3周歲的嬰幼兒,按應補貼月數折算計發補貼。對按照育兒補貼制度規定發放的育兒補貼免征個人所得稅。
方案明確,育兒補貼由嬰幼兒的父母一方或其他監護人按規定向嬰幼兒戶籍所在地申領,主要通過育兒補貼信息管理系統線上申請,也可線下申請,各省份結合實際確定具體發放時間。據了解,相關部門正在抓緊推進各項準備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張本波表示,通過直達家庭的普惠性現金補貼,可以直接增加育兒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提高獲得感。
育兒補貼制度是政府部門為緩解家庭育兒經濟壓力、優化生育環境實施的經濟支持政策。除了直接發放現金,相關的配套措施也在陸續出臺,持續減輕家庭育兒的經濟成本。除國家補貼外,全國多地也相繼出臺生育、養育、教育等配套政策措施,鼓勵生育,一些地方還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住房等方面的傾斜政策。政策實施帶來的直接效果是減輕了育兒家庭的經濟負擔。雖然不能覆蓋全部育兒成本,但可以負擔奶粉、尿不濕等部分剛性支出。人口學專家普遍認為,中國人口負增長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未來各地出臺的支持生育政策力度有望進一步加大,育兒補貼覆蓋所有生育家庭將是大勢所趨。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表示,一孩、二孩、三孩均可領取補貼,且標準相同,實現了三孩生育政策下家庭支持的全面覆蓋,體現了政策的普惠性和公平性。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教授姜全保認為,一孩生育是家庭生育決策的關鍵,將一孩也納入補貼范疇,能一定程度幫助緩解年輕夫婦的生育顧慮。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朱坤分析,發達國家的育兒補貼標準各不相同,總體上看,每孩每年獲得的補貼占該國人均GDP的比例通常在2.4%到7.2%之間。參考國際經驗,我國育兒補貼標準占人均GDP的比例相對比較合理。 “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育兒補貼政策方能行穩致遠。”朱坤說。
申萬宏源表示,面對持續下滑的生育率,歐洲、東亞等部分經濟體先后推出生育支持政策。部分OECD經濟體政策經驗,其生育支持政策重點針對父母、幼兒、企業三大主體,包括生育津貼,托育支持,稅費優惠、就業支持等政策及相關法律。整體來看,海外生育支持政策呈現方案系統化、多胎政策階梯型,且由專門家庭福利負責部門持續推出完善。育兒補貼之外,針對就業、教育、醫療等系統性育兒政策支持亦值得期待。
浙商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國家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于2025年7月28日公布,面向育兒家庭全國范圍全面直接發放現金補貼,有助于緩解家庭養育壓力。隨著生育補貼政策實施落地,有望改善市場預期,母嬰消費產業鏈或更多獲益,汽車、餐飲等領域也可能迎來估值重構。自放開三孩以來,各地積極健全生育配套政策,包括提供生育補貼、完善生育保險、個稅減免、產假育兒假、提供托育服務、住房優先保障等,該機構理解政策重心是降低生育養育教育的直接成本、機會成本、時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