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今年的“三伏天”全程30天。如何使用空調,記住以下5點,省電又舒服。
白天25-26℃、夜間27-28℃
日常空調溫度建議設置在26℃-28℃的“黃金區間”,這個區間不會因為溫度太低導致“空調病”,體感最舒適,而且也相對省電。白天25℃-26℃體感舒適,夜間睡眠可升至27℃-28℃,避免后半夜過冷。
剛剛回家打開空調,可先開23℃快速降溫,30分鐘后調回26℃,避免長時間低溫運行。
睡眠模式、除濕模式、節能模式
睡眠模式:有些品牌空調會有專門的“睡眠模式”,夜間開啟后,空調自動逐步升溫并降低風速,省電且能避免感冒。
除濕模式:除濕模式潮濕地區首選,當濕度>60%時(如南方梅雨季),除濕模式比制冷省電30%,同時體感溫度下降2℃-3℃。干燥的北方地區則不建議,避免呼吸道太干不適。
節能模式:有些品牌的空調可選擇“省電模式”,也能減少晚上長時間開空調的耗電量。
定時關機:如6時起床,則5時左右即可關機,既利用了室內余溫保持涼爽,還能節省不少的電費支出。
“空調+風扇”組合省電又涼快
“空調+風扇”組合:日常屋里可搭配空氣循環扇/風扇,讓屋內空氣流動起來,風扇促進冷氣循環,體感溫度降2℃-3℃。比如:空調設28℃+風扇≈體感26℃效果。
建議風扇擺放位置:置于空調下方,將冷風吹向房間深處,可選擇柔風/自然風。
值得一提的是,與單開風扇相比,單開空調效果更佳。天氣炎熱時,風扇吹出來的是熱風,可能會影響睡眠深度,降低睡眠質量。此外,風扇是通過空氣流動加快,借助水分蒸發帶走熱量從而降低溫度,可能導致體液的丟失。如果不能及時補水,血液黏稠度會升高,對于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會增加疾病加重的風險。
不過,長時間開空調,空氣會變干燥。尤其是相對干燥的北方,人長時間待在空調屋里,口鼻、眼睛很容易變得干澀、酸脹。建議在空調的出風口附近放盆水,可有效緩解干眼癥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