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簡稱“雅下工程”)正式開工,總投資1.2萬億元,裝機容量6000萬千瓦(相當于3個三峽電站),年發電量約3000億千瓦時,足以滿足逾3億人年度用電需求。
數據顯示,我國水能資源蘊藏量在6.76億千瓦以上,為世界之最;西藏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在2億多千瓦,占全國的30%,居各省區市之首。但作為我國“西電東送”的能源接續基地,西藏自治區目前水電資源開發程度極低,僅為技術可開發量的1%左右。西藏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分布在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和金沙江干流。其中,雅下水電工程所處位置河段落差大,是全球罕見的“水能寶庫”。項目建成后將有效減少對化石燃料依賴,對中國推進“雙碳”目標、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助力世界低碳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作為國家“十四五”及中長期能源發展規劃的重點項目,其意義遠超單一基建范疇,集中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 **綠色低碳的能源工程**
利用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近7000萬千瓦可開發水能,建成后年發電量約3000億度,相當于再造3個三峽,可為全國提供巨量清潔、零碳電力,同時,周邊地區太陽能和風能資源開發將得到顯著推動,從而形成多能互補的清潔能源格局,進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成為我國水風光互補清潔能源基地的核心,直接支撐“雙碳”戰略。
2. **富民興藏的民生工程**
建設期即可帶動工程建造、物流運輸、商貿服務等產業,創造大量就業;投運后預計每年為西藏形成200億元以上財政收入,同步提升電力、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顯著增強當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特別是三條進藏鐵路尤其是川藏鐵路必將加速推進建設,這對于加強西藏與內地的聯系、促進西藏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3. **生態優先的安全工程**
中國的水電開發始終奉行開發利用與保護并舉的政策。雅下水電開發歷經數十年深入研究,充分考慮區域地質環境,開發方案已規避地質災害高風險區和流域重大地質災害鏈,建設過程中將持續開展地質災害監測和系統防控,不斷提升流域災害防治和應急處置能力。工程建成后可以有效減少江水對河谷的急速深切剝蝕,使河流地貌演化逐漸趨于緩慢、穩定,最終會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 同時,項目堅持生態優先原則,按照中國行業最高標準,最大限度保留原始生態系統,通過系統地質勘探、高標準設計和全過程生態監測網絡,實現“點上開發、面上保護”,將形成一套具有示范意義的生態修復方案,為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提供示范,為未來的工程提供系統性參考。
4. **區域合作的互利工程**
雅下水電開發在工程安全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都有相應保障措施,不會對下游國家造成不良影響。雅下水電工程并不耗水,只利用水的勢能發電。項目建成后,可以通過“雨季蓄洪、旱期放水”使得徑流在年內的分配更加均勻,幫助下游防洪減災。同時依托電網、公路、鐵路等通道建設,深化與南亞國家的能源及經貿合作,服務“一帶一路”倡議。
5. **國家安全的戰略工程**
項目強化我國對跨境河流水資源調控能力,保障水資源安全、國土安全。一方面通過攔洪蓄水和調節水流,穩定河流流量,豐水年防洪,枯水年抗旱,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中印邊境地區由于地形的制約,我軍后勤保障處于天然劣勢,水利建設將帶動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交通事業的發展,這對于增強我國對于邊境地區的控制力至關重要。
這里不得不提到印度所謂的“水霸權”。中國從來都是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建設雅下工程是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畢竟中印邊境一直不太平。倒是印度自己利用對鄰國特別是巴基斯坦的優勢地理位置,進行水源控制,“水霸權”體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