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溫州的商業(yè)版圖中,章華妹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近日,一則“章華妹即將退休”的消息在網上掀起波瀾,然而,紅星資本局的實地專訪卻帶來了不一樣的答案:66歲的她,不僅沒有退休的打算,還準備在電商領域再掀風云。
章華妹出生于1960年,歲月在她臉上留下了痕跡,但眼中的光芒依舊銳利。“我剛去領了老人免費公交卡,溫州是65周歲可領。”她笑著說,雖然按照年齡已步入“老人”行列,可骨子里的那股干勁絲毫未減,“我現在還沒考慮退休,能堅持到什么時候就堅持到什么時候。雖然66歲(虛歲)了,但我感覺自己還可以做。”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年輕的章華妹就開始了她的商業(yè)冒險。那時,她在街頭擺攤售賣紐扣等小商品,可在那個國營企業(yè)、集體企業(yè)占主導的時代,擺攤被視為不光彩的營生,國家政策尚未放開,做生意只能偷偷摸摸。溫州當時設有相關辦公室,一旦被抓,商品就會被沒收。回憶起那段時光,章華妹感慨萬千:“大家都很羨慕國營企業(yè),我們做生意提心吊膽。”
轉機出現在1979年,工商局的宣傳讓章華妹看到了希望——可以申領營業(yè)執(zhí)照了。但當時很多人都在觀望,營業(yè)執(zhí)照對個體工商戶到底是好是壞,誰也說不準。章華妹卻沒有猶豫太久,“不管怎么樣,我們先去拿了表格,我是比較早遞上去的。” 1980年12月11日,是改變章華妹命運的一天,她領到了編號為“10101”的個體工商戶營業(yè)執(zhí)照。“有了這張執(zhí)照,我們可以光明正大地做生意了,不用偷偷摸摸的。”這張執(zhí)照不僅是她的“通行證”,更是中國個體私營經濟重回歷史舞臺的標志。
然而,直到2004年,媒體發(fā)起“尋找全國第一名個體工商戶”活動,章華妹才知道自己成了“中國第一位個體工商戶”。對于這個稱號的由來,她至今仍有些疑惑:“也許是偶然,也許是我比較早送表格進去,也可能是表格反放,我這張正好在上面,這個第一怎么來的,我自己現在還是不清楚。”但不可否認,這個稱號為她的生意帶來了諸多機遇,報道之后,行業(yè)內很多人都慕名而來找她做生意。
在章華妹的商鋪里,有一面特殊的展示墻格外引人注目。一走進商鋪,抬頭便能看見,上面不僅有第一張個體工商戶營業(yè)執(zhí)照的復印件,還有她參加各種活動留下的照片,這些都是她商業(yè)生涯的珍貴記憶。
章華妹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并非一帆風順。結婚后,她將生意交給哥哥,自己為哥哥打工領工資。但生下兒子后,那顆不安分的創(chuàng)業(yè)心再次被點燃,她決定單干。從1986年起,她涉足珠片、皮鞋等多個領域,最終還是回歸到服裝輔料行業(yè)。紐扣,作為服裝輔料中的大類,在她的商鋪里有上千種不同材質、顏色、尺寸的款式。
曾經,生意火爆時,早上七點多到店,客戶早已在門外等候,忙到下午兩點半才能吃上午飯,一直要忙到晚上七點。“每天來的時候我說話有聲音,晚上就說不出話了,我的聲音就是那時候為了做生意倒(嗓)了。”章華妹回憶道。她的客戶主要是服裝廠和外貿渠道,憑借良好的口碑,客戶口口相傳,訂單源源不斷,有幾萬顆、幾十萬顆甚至幾百萬顆紐扣的大單。“誠信口碑、服務到家,這是最要緊的。”這是她的生意經。
隨著生意越做越大,個體工商戶的身份逐漸無法滿足業(yè)務需求。“很多合作企業(yè)都需要規(guī)范,如果還是工商個體戶,那解決不了發(fā)票之類的難題。” 2007年,章華妹和丈夫共同注冊成立了溫州市華妹服裝輔料有限公司。如今,華妹輔料已經成為眾多服裝廠的主力供應商,一位合作了二十多年的服裝廠工作人員評價道:“她在服裝圈很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