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報報道,福建省教育廳日前發布推進“人工智能+教育”十條措施,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加快構建福建特色的“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態。十條措施具體包括:
一是普及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鼓勵將人工智能教育納入校本課程,提升人工智能教育在課后服務中的占比。面向全體高校學生開設人工智能通識課程,面向人工智能相關專業學生開好人工智能核心課程和前沿課程。積極探索人工智能賦能終身教育。鼓勵高校建立面向青少年和社會公眾的人工智能科普公共服務平臺。到2027年,全省中小學(含中職)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高校全面開設人工智能通識課程。
二是建設優質資源與實踐平臺。在福建智慧教育平臺開設人工智能教育專欄,鼓勵各地各校研發人工智能教育教學資源。實施人工智能精品課程建設計劃。支持學校打造智能化實踐教學平臺,建設高水平虛擬仿真實驗室和實訓基地,開發智能實驗系統。到2027年,建設100門“人工智能+”精品課程、10個人工智能虛擬仿真實驗室和實訓基地。
三是推廣人工智能教學全場景應用。鼓勵學校建設以學生為中心的智能化學習平臺,開發智能學伴與智能助學系統。推動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應用,積極參與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建設。支持各地各校探索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到2027年,遴選推廣100個“人工智能+教育”應用場景典型案例。
四是優先布局人工智能相關學科專業。鼓勵高校在相關學科設置人工智能學科方向,引導增設相關專業。加強人工智能與相關學科專業融合發展。創新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模式。鼓勵高校開展本研貫通培養和“人工智能+其他專業”的雙學士學位復合型人才培養項目。到2027年,建設一批適應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需求的學科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