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通信行業迎來2025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海2025)這一盛會,5G-A仍是運營商、中興通訊(000063.SZ)、華為等頭部廠商口中的高頻詞。據財聯社記者觀察,圍繞今年以來頗為火熱的AI智能體、具身智能等場景,各廠商給出了5G-A方案,在連接升級方面為AI時代構筑“神經中樞”。
財聯社記者采訪獲悉,新興領域的發展倒逼著通信網絡能力的演進。5G-A不僅是通信網絡的一次技術升級,更是運營商戰略重心的一次深度轉移,或助力運營商由“管道提供者”轉型為“數字使能者”。
5G-A滿足智能體、具身智能網絡需求
“AI智能體的多模態任務執行、人形機器人的遠程控制等典型場景,往往需要網絡同時具備高上行、大帶寬、低時延和高穩定性,這對現有5G網絡已構成瓶頸。5G-A的技術特性恰好能滿足這些復雜任務的通信與算力協同需求,使得智能體能夠在云端快速思考,終端靈活行動。”沙利文行業分析師宋安琦在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
智能體方面,中興通訊于MWC上海2025期間推出了5G-A AgentGuard解決方案。
據悉,推出這一方案主要原因在于,AI Agent需要將語音、圖像、視頻等多模態信息上傳到云端進行實時思考和任務規劃,并在終端側完成動作快速執行,要求通信網絡必須同時具備大上行帶寬和低時延能力。該方案旨在通過智能識別和智能保障技術構建更具確定性的移動通信網絡,推動更豐富的AI應用場景落地。
中興通訊方面告訴財聯社記者,AgentGuard在數字助理訂餐等業務場景的連接確定性能力顯著提升,上行速率可提升20%以上、業務執行時長降低超過20%。
此外,華為亦將5G-A與AI融合,通過數字孿生站點和基于無線智能體的數字人團隊,構建了工作流智能體協同體系。
“無論未來AI技術發展的方向和節奏如何變化,高效基礎設施、高效算法以及應用落地依然是主旋律。”中興通訊首席發展官崔麗這樣表示。具體在網絡層面,“我們正推動AI從輔助的Copilot,進化為自主決策的Agent,以此重塑網絡運營與服務模式,開啟智能網絡應用的新業態。”
這一趨勢已成為了業內共識。宋安琦認為,隨著AI大模型、智能制造、城市低空交通等場景不斷深化落地,網絡不再是附屬設施,而逐步成為智能化系統的核心基礎設施,必須具備可預測、可保障的服務能力。
華為方面站在技術發展角度分析,5G-A網絡需要從傳統的“連接管道”向“體驗引擎”躍遷,以滿足未來海量智能體的實時交互需求。據相關預測,2030年全球移動智能體的活躍數量將達到60億,將對網絡架構和運營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
“移動AI時代,Agent為中心的交互方式對上行的需求超過下行,這需要持續提升5G-A的上行能力;Agent實現多個設備互聯、服務跨端流轉,芯片、模組、終端廠商需要緊密協同推動各類終端支持5G-A能力。”華為常務董事汪濤在MWC上海2025期間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