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I大模型、工業互聯網、金融科技等新興應用的爆發式增長,算力需求正從“資源密集型”向“體驗確定性”躍遷。在這個過程中,低時延、高可靠、智能調度的網絡,已經不再是算力的配套基礎設施,而是釋放算力潛能的核心引擎。
就在前不久,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上海市經信委發布關于開展上海城域“毫秒用算”專項行動的通知,提出以專項行動為牽引,帶動產業各方聚焦暢通毫秒用算通道,在全市范圍內梯次推進毫秒用算網絡建設,到2027年基本形成全域覆蓋、高效暢通的城域毫秒用算網絡能力體系。
毫秒用算網絡是什么?對經濟社會發展有哪些意義?
“1ms城市算網”能做什么
建設1ms(毫秒,相當于千分之一秒)城市算網,通俗來說就是要把城市打造成一個反應速度快到極致的“超級大腦”。
“東數西算”工程系統推進3年多來,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加快形成,“東數西算”的核心目標之一是打造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實現算力資源的統籌規劃和高效調度。而1ms城市算網的建設運營可以讓“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實現漸進式落地。
日前在上海舉行的1ms城市算網中國行座談會上,中國電信上海分公司云網發展部副總經理吳飛對第一財經等媒體解釋,傳統網絡存在層級多、轉接跳數多、時延不確定等固有瓶頸,無法滿足未來“東西向”算力洪流與“毫秒級”體驗需求。“舉例來說,AI大模型訓練需要海量參數在算力節點間頻繁同步,每一次網絡延遲都會直接影響訓練效率;金融高頻交易對時延的要求更是達到了微秒級別;工業質檢等場景需要實時的視覺推理,任何網絡抖動都可能影響生產質量。”
而1ms城市算網可實現城市或都市圈內1毫秒聯算和1毫秒入算,從而整合分散在城市中不同類型的算力資源,讓算力成為像水電一樣觸手可及的社會級服務,為城市發展提供普惠、優質、經濟、安全的算力保障。
前不久公布的“十五五”規劃建議中提出,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適度超前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推進信息通信網絡、全國一體化算力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建設和集約高效利用,推進傳統基礎設施更新和數智化改造。
就在10月中旬,工信部發布關于開展城域“毫秒用算”專項行動的通知,提出聚焦算力網絡發展,構建高速大容量、確定低時延、泛在廣覆蓋的城域網絡,在城域內提供毫秒級算力資源網絡通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