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最近真的被一篇初中生的作文徹底破防了!誰能想到,一個14歲少年筆下關于奶奶的回憶,竟然像一顆“催淚彈”,讓無數網友在屏幕前紅了眼眶。這篇名為《藏在罐子里的愛》的作文,到底有什么魔力?背后又有著怎樣溫暖又心酸的故事?快跟著我來看看吧!
(一) 事件起因:一篇作文如何引爆網絡?
這事兒還得從湖南婁底說起。在婁底市第一中學附屬星星中學,初三語文老師童麗芳像往常一樣批改著學生的作業。當她讀到學生龍睿熙的作文《藏在罐子里的愛》時,瞬間被其中真摯的情感擊中了!童老師自己都忍不住感慨:“龍睿熙,殺我不要用親情刀”、“看到他這個句子,我眼淚都要下來了”。
這篇作文是龍睿熙在一次半命題寫作練習——“藏在__里的愛”中完成的。文中,他深情回憶了已經離世十年的奶奶,特別是那個關于“罐子”的細節:小時候,奶奶總會從罐子里舀出“白色小顆粒”給他吃,那份甜蜜成了他童年最幸福的記憶。后來他才知道,奶奶給他的是糖,而罐子里大部分是鹽。一句“只是一層薄薄的土,人與人就再難相見了”,道盡了物是人非的思念與遺憾。
被深深打動的童老師,在征得龍睿熙和他家長的同意后,將這篇作文分享到了網絡平臺。沒想到,文章就像一塊石頭投入平靜的湖面,瞬間激起了千層浪,在各大社交平臺迅速傳播開來。
(二) 過程與反響:全網共鳴與意外質疑
哇,這篇作文的感染力真是超乎想象!許多網友留言說,看完作文直接淚崩了,尤其是那些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更是感同身受。一位網友的評論說出了大家的心聲:“爺爺奶奶把最無私的愛給了我們”。
然而,伴隨著巨大的關注,一些意想不到的質疑聲也出現了。有些人難以置信,如此細膩深情的文字竟出自一位14歲少年之手,甚至懷疑是不是借助了AI工具寫的。
面對這些聲音,當事人龍睿熙的反應卻出奇地冷靜和成熟。這個戴著黑框眼鏡、略顯靦腆的男孩說,對于“借助AI”的質疑,他覺得“算是另外一種夸獎吧”。更讓人驚訝的是,當童老師想告訴他很多人喜歡這篇作文時,龍睿熙首先關心的竟然是:“有沒有惡評?”他解釋說,想知道哪里可以改進,怕自己“被捧得太高”。這種超越年齡的清醒,讓老師都感慨不已。
(三) 背后故事:真情實感源于何處?
那么,龍睿熙為什么能寫出這樣動人的文字呢?其實,這完全源于他真實的生活和情感。
據童老師介紹,龍睿熙平時就是個心思細膩、做事認真的孩子,熱愛閱讀和打球。為了確保作文的原創性,童老師在分享前還特意將文字放到網上查重,并和他的父母核實了“糖罐子”這個關鍵細節,結果都得到了確認。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寫奶奶了,他確實具備這樣的文字表達能力。
令人心酸的是,奶奶去世時,龍睿熙才只有4歲。他對奶奶的記憶大多停留在那個階段,后續的印象更多來源于父母的講述——他們時常告訴他“奶奶是個很好的人”。這篇作文,正是他將這些碎片化的溫暖記憶和深切思念,用筆尖流淌出來的結果。他的媽媽得知作文走紅后非常興奮,還把鏈接轉到了家族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