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X-T30 III 定檔 2025 年 10 月 23 日發(fā)布,外觀還是那個熟悉的復古味兒,升級策略依然精準。
說白了,就是 “擠牙膏式” 更新。作為 X-T30 II 的繼任者,它沒有大改設計,更多是在核心體驗上做了優(yōu)化。
新機繼續(xù)搭載那塊 2610 萬像素的 APS-C 畫幅 X-Trans CMOS 4 傳感器,像素沒變,但換上了新的 X-Processor 5 處理器。
這一搭配讓自動對焦更快、高感控噪更穩(wěn)、色彩還原也更準。支持 4K 30P 和全高清 120P 視頻錄制,3 英寸觸控屏、236 萬點 EVF 也都保留了下來。
可惜,機身防抖依然缺席,ISO 范圍 80-51200,帶電池和存儲卡約 383 克,輕便是真輕便,但沒防抖對視頻和暗光拍攝確實不太友好。
隨新機一同亮相的還有富士龍 XC 13-33mm F3.5-6.3 OIS 鏡頭,作為新套頭推出。
等效 20-50mm,覆蓋廣角到標準視角,日常、風光、人像都夠用。走的是輕量化路線,重量約 130-170 克,尺寸和 XC15-45mm 相近,搭配 X-T30 III 確實是一套便攜組合。
價格方面,單機身預計在 999–1099 美元之間,配 XC15-45mm 套機約 1099–1199 美元,而新的 XC13-33mm 套機則預計 1149–1249 美元。
和競品如佳能 EOS R10(979 美元)、索尼 α6400(998 美元)相比,還算有一定競爭力。
不過話說回來,富士相機的價格一直挺迷,發(fā)布初期經(jīng)常溢價,甚至某些機型在京東能有百萬預約。更夸張的是,有些機型用半年還能原價出二手,這保值率誰看了不迷糊?說白了,富士用戶買的不是參數(shù),是那份復古的情懷和膠片模擬的 “電子毒藥” 味兒。色彩科學和顏值,才是它的核心競爭力。
港真,X-T30 III短板不少。缺少機身防抖,暗光拍攝和視頻體驗會打折扣;傳感器像素沒提升,在如今高像素大戰(zhàn)的背景下,顯得有點保守。如果你追求高解析力,它可能不太適合。
至于市場表現(xiàn)?現(xiàn)在還不好說。
一方面,富士的死忠粉大概率會買單;另一方面,佳能、索尼這些對手也不是吃素的,富士得在定價和性能之間找到更微妙的平衡。
不管怎樣,X-T30 III 的發(fā)布,至少給中低端相機市場帶來了一些新動靜。
所以,你會PICK這款相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