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在不久前的東京車展玩了一票大的,旗下全新一批次產品悉數登場,不僅有此前通過網絡發布的新車,更有首次亮相的不少新車,其中也包括了日產的海外原型車日產(下稱“海外版”或“軒逸海外版”)。事實上,在車展之前,新一代日產軒逸已經在國內完成了申報,我們就結合海外版對新一代東風日產軒逸來一次前瞻。


外觀方面,國產軒逸跟海外版保持了一致的主體造型,僅僅是在一些細節裝飾上有微調。能看到的是,新車有了一張辨識度較高的前臉。過去獨立裝飾的V-motion格柵被弱化邊框的開放式中網取代,而新車還在帶有三顆粒大燈、貫穿式LED日行光帶的燈組結構下,提供了額外的縱向傾斜裝飾,向下面板上還有延伸的細長線條。這種虛實結合的橫幅裝飾確實能給這臺家轎車帶來一些年輕的“電感”,把年輕群體也吸引到目標用戶里。


車尾的部分,貫穿式尾燈效果還是比較好的,熏黑、條帶,還有斷層設計帶來的數字感都不錯,而且配合這里還有天生的小鴨尾式尾箱蓋設計,保險杠中也有較高的黑色包圍,年輕人應該會吃這一套。不過,國產版中該設計更換為了小尺寸包圍,并通過鏤空的中網來進行了覆蓋,看上去要更穩重一些。


在海外版所有配置車型中,還提供了被稱為“午夜版”的SR裝飾版本,該版本車型有更多運動化的措施。除了類似SUV的懸浮式全黑車頂結構、黑色側裙以及運動樣式輪轂外,其還通過大面積烤漆裝飾面板取代了前臉中的大部分裝飾結構。搭配本身就是呈V型聚合樣式的上下雙格柵,整個前臉又有了一些過去V-motion的效果,應該說它的年輕個性化確實要比標準版更強烈一些。另外,SR版本的車尾還會提供獨立的黑色尾翼,至于說這個版本會不會進入國內還未可知。


尺寸方面,我們直接來看國產軒逸的申報數據。4656/1825/1448mm的長寬高,實際與現款沒有太大出入,三項數據分別有+4/+10/-2mm的微調,而2712mm的軸距也保持不變。但考慮到現款車型在空間方面較出色的表現,即便是尺寸微調,新款車型預計也能保持體感寬度上的舒適。

內飾方面,國產軒逸還沒有來自官方的信息披露,但考慮到探陸等車型都以原版設計引入國內,在這方面我們也可以將在售的海外版為參考。這里最顯眼的應該是雙12.3英寸聯屏了,它包含了儀表與中控屏、以懸浮樣式呈現,盡管這種設計在上一代舊款奔馳A級中就已經使用過,可放在軒逸這類家庭級別產品還是挺不錯的。

至于說創意嘛,除了大控制面板結構的雙輻式方向盤外,中控臺下還提供了電阻觸控面板以支持空調系統、座椅溫度功能等快速調節。不過,這一設計在引入后是否有振動反饋,可能會直接影響到盲操作的準確性與實際便捷度。而在上下兩個觸控區之間,除了鍍鉻金屬包圍的中央出風口外,還提供了一個同樣用出風口裝飾結構布局的快速調節控制區,它主要用以多媒體、駐車燈以及倒車影像系統調節。能有這么多物理控制保留下來,對于大部分家庭用戶還是比較重要的,也更符合軒逸目標用戶群體的用車習慣。


不過,海外版依舊保留了實際換擋檔把,而不是提供更方便的電子懷檔,不知道未來在引入之后會不會有所調整。就目前來看,軒逸的這套娛樂硬件想要承載起鴻蒙座艙似乎還有點兒困難,東風日產是否會有相應的國產升級調整,這也將會成為未來國產版的一個看點。
其他配置方面,海外版除了雙溫區空調、前排座椅加熱、方向盤加熱等功能外,還可提供360度全景影像、8揚聲器BOSE音響、TailorFit真皮座椅等配置。
此外,車輛也能夠通過ProPilot Assist智能駕駛輔助系統,但它并不是在英菲尼迪上廣泛使用的2.1版本,主要還是以提供變道輔助支持的自適應巡航功能為主。可能去跟秦PLUS、銀河A7比智能體驗還是差點兒意思,但我覺得這些綜合配置對于一臺10萬級家轎的目標用戶來說,其實已經沒有太多好挑剔的了。


機械方面,與海外2.0L發動機不同,根據此前的申報信息來看,國產軒逸將會繼續搭載1.6L自然吸氣發動機。這臺發動機能提供99kW(135Ps)的最大功率與159N·m的最大扭矩,并與CVT無級變速箱相匹配,毫無疑問這套動力還是主打輸出的平順性與燃油經濟性,爆發力方面可能是略弱一些。需要提到的是,海外版目前已經把后橋的扭力梁升級為了多連桿式獨立懸架,但考慮到國內并沒有新平臺上車,國產版可能還會是那套“針對國內優化”的扭力梁。